三家分晋是历史一个重要事件 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

“三家分晋”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,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。三家分晋顾名思义,就是晋国被三家过分,那么三家分晋是哪三家呢?就是韩国、赵国和魏国了,而在此之前,晋国曾一度是中原的霸主,最后却国势衰微,被别国吞食瓜分。

一、三家分晋是哪三家:韩、赵、魏

 

春秋

 

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,晋国被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的事件。春秋晚期,晋国被晋国韩氏、晋国赵氏、晋国魏氏、晋国智氏、晋国范氏、中行氏六卿专权。公元前490年,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。公元前458年,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、赵、魏、智氏四家瓜分。

 

 

公元前457年,韩、赵、魏联合击败智氏,平分其地,分别建立韩、赵、魏三个政权。公元前406年,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,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。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。

 

 

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,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,战国七雄中的韩、赵、魏三国产生了,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,霸权政治结束了,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。

二、若没有三家分晋,晋能否统一中国

 

 

在春秋末期,晋国拥有最广阔和肥沃的土地,在这一点上,楚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广阔,但是春秋战国时的南方,大部分还是没有开化之地。由此,楚国的人口和经济实力这两项关键指标,均落后于晋国。所以,只要晋国没有被三家瓜分,楚国将始终得到压制,难以北进中原。由此,在可能统一中国的几个国家中,因为晋国的存在,楚国基本上就被排除在来了。

 

 

晋国的人才,在春秋时期同样是一流的。在这一点上,赵国、魏国等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人才,基本都来自于晋国及其附近地区。而晋国的只要在战国时期继续保持一个完整的整体,对于希望建功立业的人才,在当时相对弱小的秦国和强大的晋国的面前,大部分会投向晋国。而秦国之所以能走上强大,乃至秦始皇可以剪灭六国。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,由此,一个完整的晋国,在和秦国争夺人才中将占有优势。

 

 

只要晋国不被分裂,后来的赵国、韩国、魏国可以向一个整体一样行动,而不是闹矛盾,互相攻击的话,那么秦国很可能就会被压制在函谷关以西。进一步来说,即便秦国依然占据了巴蜀之地,但是在人口和平原粮仓上,还是无法和富饶的三晋之地相抗衡。

 

 

不过,假设很美好,历史却很骨感。因为晋国的分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,也即公卿实力成长了几百年,而国君的控制力则是一大不如一代。再者,即便晋国没有分裂成三个诸侯国。但是,春秋末到战国初这段,各国都在进行分权再集权的过程。而晋国非常弱势的君权,是很难进行大刀破斧的变革。

 

 

最后,晋国要集权,已经不是内政而是真正的战争,面对三个制度政体执行力均在自己之上的独立国家的战争。且不说成功的概率,即便晋国能胜,也势必砸烂了晋国的家底,重新回到晋献公初创的境地去,丧失百年积攒的元气实力。一言以蔽之,这也再次表明三家分晋符合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。

三、三家分晋相关历史事件

1、晋无公族

 

 

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,各家大夫都有封地,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。而晋国骊姬之乱时,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,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、公孙为贵族,史称“晋无公族”。到晋成公时以“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,以为公族”,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,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,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。

2、春秋六卿

晋文公、晋襄公时,狐、赵、先、郤、胥等氏颇有权势,以后又有韩、魏、栾、范、荀氏等强大宗族。春秋中期以后,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。经过激烈兼并,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、魏、韩、范、智、中行氏六家,称为“六卿”。

3、晋阳之战

春秋末期,范氏﹑中行氏两家被灭,晋国只剩下智、赵、韩、魏四家卿大夫,其中以智氏最强。执政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、魏桓子索得土地,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,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,并胁迫韩、魏两家出兵。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。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,引晋水淹灌晋阳城。危急中,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、魏两家倒戈,放水倒灌智伯军营,大破智伯军,擒杀智伯瑶。三家尽灭智氏宗族,瓜分其地。此战即晋阳之战,为日后“三家分晋”奠定了基础。